定鼎門遺址,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,是隋唐和武周時期都城洛陽城外郭城正門,隋初名建國門,唐時更名定鼎門,位于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。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,次年遷都洛陽,成為第一個通過定鼎門的皇帝。之后,定鼎門相繼被唐、后梁、后唐、后周和北宋定為洛陽外郭城正門,直到北宋末年,才逐漸廢棄,定鼎門作為郭城南垣正門的時間長達530年,是迄今為止我國發(fā)現(xiàn)沿用時間較長的古代都城城門。
定鼎門是隋唐都城洛陽城外郭城正門,位于隋唐都城洛陽城中軸線上。公元605年,即隋大業(yè)元年,為進一步控制關東和江南地區(qū),隋煬帝楊廣敕命營建東都,每月征發(fā)全國工匠200萬人。公元606年年初,一座規(guī)模宏大的都城拔地而起,這就是當時的東都——洛陽城。自隋煬帝遷都至此,隋煬帝遷都洛陽,成為第一個通過定鼎門的皇帝。該城作隋都15年,相繼為唐、后梁、后唐、后周等朝代的都城,武則天稱其為神都,后人稱其為隋唐洛陽城。之后,定鼎門相繼被唐、后梁、后唐、后周和北宋定為外郭城正門,直到北宋末年,才逐漸廢棄。
隋唐洛陽城主要由宮城、皇城、郭城、含嘉倉城等組成,面積47平方公里。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的正南門,隋稱建國門,唐高祖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改稱定鼎門。定鼎門作為郭城南垣正門的時間長達530年,是迄今為止我國發(fā)現(xiàn)沿用時間較長的古代都城城門。
2009年10月30日上午,全國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——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,標志著我國古代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遺址再次重生。這座中國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,在地下沉睡千年之后,終于“再現(xiàn)”地面。
2014年6月22日,定鼎門遺址作為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、哈薩克斯坦三國跨國聯(lián)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中遺址點之一正式列入《世界遺產(chǎn)名錄》。